即使到林枫所熟知的2024年,这一体系依旧被限制在弱人工智慧的范畴。
弱人工智慧指的是专注於单一任务的人工智慧系统。
它们可以在特定任务中表现出色,例如图像识別、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但离开了这些设定好的环境,它们就无法自主运作。
弱人工智慧並不具备像人类那样的自我学习、理解、推理的能力,更谈不上拥有自我意识或適应多变的环境。
然而,强人工智慧却是完全不同的层次。
强人工智慧能够像人类一样,不仅能完成单一任务,还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灵活决策、学习,甚至可能拥有自我意识。
更高的层次是超人工智慧,这是一种远超人类智慧的存在,能够进行超越人类认知的思考和推理。
到林枫前世2024年,全球范围內仍然没有任何人工智慧突破弱人工智慧的壁垒,强人工智慧始终只是理论中的可能性。
这种始终被局限在弱人工智慧的情况就像被智子封锁了发展路径一样。
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林枫灵光一闪,开始意识到,或许问题不在於人工智慧的设计本身,而是在於其底层神经网络的基础依然沿袭自普通人类的神经系统。
人类的神经网络有著生物进化带来的固有限制,包括处理信息的方式、速度和容量。
在这一基础上,儘管卷积神经网络模仿了大脑的层次化结构,儘管我们能让人工智慧执行极为复杂的任务,但这些网络的根本性缺陷限制了它们的发展空间。
换句话说,人工智慧的“大厦“依旧是基於普通人类的生物学模型搭建的,儘管结构可以精巧无比,但它的基础註定了其上限依旧有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