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生三,在人之性则为乐之实。仁义者,阴阳也,乐者,仁义之冲气也。仁义以成,而后乐之实生焉。方其在心之时,未有感也,虚静而已。”
在这句话之后,黄裳还解释了攖寧:
“攖,扰动也。寧,寂静也。夫圣人慈惠,道济寧苍生,妙本无名,隨物立称,动而常寂,虽攖而寧者也。”
这篇跟黄裳的演山先生文集中间某篇文章的思想也是不谋而合。
互相印证之下,他终於可以確认,黄裳確实在早期的文集中,留下了早期的武学思想。
若在后世,他可以写篇论文,《论黄裳早期武学思想和九阴真经的关係》。
至於无数的江湖中人拼了命去抢夺老黄的《九阴真经》,而不是踏踏实实研究下他的生平,研究一下他的早期武学,探討一下他武学思想的演化,这种江湖思路,路平就很难理解了。
他甚至相信,就算现在把黄裳的文集雕版一套,送给青城派,余沧海也会拿来当柴烧。
如今的江湖,越来越认为文和武之间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鸿沟,却不知道,那些武学的大宗师,在儒佛道三家学问中,起码对其中的一家有著不凡的造诣,这或许是武学日渐衰微的原因所在。
……
夜色渐深,一场短暂的小雨將东面桃园的芬芳遮掩过去。
不远处的钟鼓楼,一片静寂,从五更三点到次日一更三点,城市在漫漫的夜禁中。巡夜的更夫们,正敲击著梆子,將时间告诉街巷中的眾生。
李信和罗衣早歇著去了。
路平却兴奋地难以入眠。
黄裳的好几篇文章都在谈论养气,他言道,这是养生的基础,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