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把毕业的手续什么的办完,又去公司请了一个礼拜的假,就和相致楠回相家村了。到了相家村的第二天,文若老妈风尘仆仆的从美国赶了回来。结果家里没人,给文若打电话联系后,才知道文若跑到相家村去了。这一下可把她气的够呛,真是几年没管他,越大越不听话了。文若好说歹说,才把回家的时间定到一周后,总不能刚到相家村,什么都没玩儿,就又转回奉延市吧?
相致楠的那十二亩地,已经耕的差不多了,就差下种了。不过现在已经是七月中旬了,只能种些西红柿、丝瓜、南瓜什么的。到底种些什么相致楠还没有想好,不过他现在打算把靠近他的地旁边的一个水塘也给租下来。
话说这个水塘原本是村里的鱼塘,结果后来没人承包就这么荒废了下来,里面长满了水草芦苇。相致楠和文若商量,看看如果承包的价格合适的话,还是自己接手承包下来,可以养些鱼。
文若对这些并不是很懂,相致楠说什么,他都点头答应了。
乡村的生活并不如文若想象中的那么单调。七月盛夏,正好是相家村葡萄园采摘收获的季节。文若和老妈通过电话以后,便拉着相致楠来到了葡萄园。前一天刚到相家村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这个葡萄园,但是当时天色渐晚,所以只是瞄了几眼。今天倒是要去看看,如果能动手摘上几串儿,那就最好了。
一路走去,虽然今年天气大旱,但是相家村倒是因为临近姚河,所以水源倒是不缺的。在文若看来,田里的水稻长势很好,他指了指路边的一块儿地,问道:“相大哥,这稻子什么时候收割啊?”
“大概在农历七月中旬,十月份左右吧。”相致楠说道。
“哦。怎么要算农历的?”文若有些好奇。
“老一辈的人,都习惯用农历来总结庄稼的播种和收割的时间。再说农村里做农活,一般和节气关系很大的。比如说,寒露菜籽霜降麦,这就是说,寒露和霜降的时候分别就是油菜和小麦播种的时候了。”
文若点点头,听的十分入迷。他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都知道大米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或者知道大米是稻谷打出来的。但是真要说道细节上,还是相致楠知道的比较清楚一些。
“还有一个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说的就更清楚一些了。比如说,春分,就是这么说的: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其实春分基本上都在公历的3月20日左右。”相致楠侃侃道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