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地凑近些,假装观摩别人画瓷,眼角余光却牢牢锁定了范一尘。
\n
只见范一尘画完最后一笔,将毛笔轻轻搁下,对着光线仔细审视自己的作品,微微蹙眉,似乎对某个细节仍不满意。这时,工坊工作人员端来几盆新调制好的青花料,供大家选用。范一尘习惯性地用手指沾了一点料,在指尖捻开,又凑近闻了闻,眉头皱得更紧了。
\n
“这料,不对。”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
\n
工作人员一愣:“范老师,这都是按老方子调的,钴料比例没问题啊。”
\n
“比例是死的,料性是活的。”范一尘语气平淡,却透着执拗,“这批钴矿的产地,怕是偏了少许,少了点金石气,火气又太重。烧出来,色浮,欠沉稳。”
\n
周围几个懂行的学者也好奇地围过来,看了看青花料,又看了看范一尘,有人点头称是,有人将信将疑。单凭肉眼和嗅觉,能分辨出钴矿产地的细微差别?这听起来有点玄乎。
\n
陈墨白心中一动。他对青花料的认知,更多来源于触摸成品时的“感觉”,对原始料性的判断并非强项。但范一尘这番话,却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种对材料本身“活性”的极致追求,与他依赖的“物灵”感知,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n
他忍不住开口,不是对范一尘,而是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旁边人听:“料如人,有魂魄。产地是根骨,炼制是修行,火候是机缘。根骨不正,修行再苦,也难成大器。”
\n
这话一出,范一尘倏然抬头,清冷的目光第一次真正落在了陈墨白身上,带着明显的惊讶和探究。周围人也安静下来,看看陈墨白,又看看范一尘。
\n
“这位先生,高见。”范一尘开口,语气依旧平淡,但那份疏离感减弱了些许,“不知先生是?”
\n
“北平来的,陈墨白,对古物略有兴趣。”陈墨白拱拱手。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