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守窑老人那句“老龙窑的根脚,深着呢,也凶着呢”,像一根细小的冰刺,扎在陈墨白心头,让他对即将到来的龙窑探索,既充满期待,又添了几分莫名的警惕。回到酒店,他反复摩挲着那片从渣饼山得来的青花瓷片,上面的扭曲纹路在灯光下愈发清晰,确与兵符隐隐呼应,证明守窑老人所言非虚,渣饼山只是引子,真正的戏肉,藏在更深处。
\n
“白天人多的时候再去,”林清瑶看着研讨会日程表,“明天下午是自由考察时间,有几个指定的古窑遗址参观路线,其中就包括一处明代龙窑遗迹,是经过整修对公众开放的。我们可以混在考察队伍里,再找机会脱离大部队。”
\n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陈墨白挑眉,“林博士现在这江湖手段,用得是越发娴熟了。”
\n
林清瑶莞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你这位‘琉璃陈’待久了,总得学几手保命……不,是推进研究的技术。”
\n
计划既定,两人便按捺住性子,参加了第二天的研讨会。上午的议题是关于陶瓷釉料分析的新技术,陈墨白听得昏昏欲睡,满脑子都是龙窑幽深的洞口和那神秘的“根脚”。林清瑶倒是听得认真,不时记录,偶尔还提出一两个专业问题,俨然一位勤奋好学的青年学者,看得陈墨白暗自佩服这份定力。
\n
午餐后,前往龙窑遗址考察的大巴车准时出发。同车的多是国内外学者,兴致勃勃,讨论着即将看到的古代工业奇迹。吴助理也在车上,热情地介绍着这处龙窑的历史和价值:“……这处龙窑保存相对完好,长度超过五十米,依山而建,像一条沉睡的巨龙,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智慧……”
\n
陈墨白和林清瑶交换了一个眼神,心照不宣。他们要找的,可不是这条沉睡的“观光龙”,而是它不为人知的“根脚”。
\n
到达目的地,果然是一处经过精心维护的景区。长长的龙窑遗址被玻璃廊道和保护棚覆盖,游客可以沿着栈道清晰看到窑炉的内部结构,烧窑的匣钵、垫饼等窑具也整齐陈列。学者们纷纷拿出相机拍照,或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