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避着点人,从外观上别人也瞧不出哪里特别,到时候他们的照身帖、碎银、贴身小刀都可以放在里面。
\n
谢秋芝想了想在腰包的外侧新加了个装干粮的袋子,粮食要和日用品分开放,更卫生,随身带的干粮也不多,两三个饼子就足够了,所以袋子也不大,塞了干粮饼子也不会显得鼓鼓囊囊的难看。
\n
两个补丁腰包,一个给谢锋,一个给谢广福,谢文羡慕地撇撇嘴,哀怨道:“我买的腰包,我自己没份,太欺负弟弟了。”
\n
谁知谢秋芝又从空间取出他们之前用过的两个双肩包进行改造,背包所有肉眼可见的地方直接用一件打满补丁的褂子套住,然后进行剪裁和贴包缝合,就连肩带也很好的包在褂子里面,总之谢秋芝把所有的现代元素遮盖起来,逃荒路上背上这样的背包可以大大的解放他们的双手。
\n
又做了三个可以斜背的布袋,古代的斜背布袋实在是没有什么含金量,四角缝长棉绳做“角耳”,用时对角打结即可背在肩上,就是实用性不强。
\n
谢秋芝母女在忙活背包和布袋,谢锋和谢文在灶台上和面,面粉和水的比例李月兰已经配好了,等面发好了就可以烙饼了。
\n
他们要做的干粮饼,做法简单、原料简单、保存时间长,最适合当下流民、逃荒填肚子。
\n
干吃就直接啃,味道像粗粮版本的压缩饼干,泡着吃也简单,掰碎丢热水或热菜汤里没一会儿就会变成稠糊。
\n
谢广福也没闲着,一大早就已经蹲在太平车旁敲敲打打了。
\n
他粗糙的手指抚过每一处榫卯,时不时用谢秋芝的黑色记号笔在车身标记位置。
\n
已经缝好布袋和背包的谢秋芝给她送凉白开:
\n
"爸,您这是要把板车改成啥样啊?"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