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的魏家可谓望衡对宇。照理,既然江大小姐属意魏二公子,两家该是门当户对、喜结连理才是,但偏不巧,那江家大小姐是个哑人。
隐情在前,江姑娘又曾对她有恩,季卿语便起了恻隐之心。
一番心思,魏家和江家如愿定亲,季卿语连贺礼都已备下,孰料变生不测——
魏轩面上一心取仕、洁身自好,好不谦谦君子,背地里却早与一农家出身的女儿有染,甚至还在外头留了子嗣。得知此事的魏夫人为了不让江家发现,只能暗中派人取她们母女性命。
幸是路过的好心人出手相救,二人才逃过一劫,更幸好心人是位见多识广的义士,听了那女儿陈情,又识得魏家家仆,不由怒从心头起,将母女俩送出宜州后,把此事告上了衙门。
孰知,衙门一听是知府大人家务,连连摆手,连推带撵将义士请了出去,驳了个无凭无据、胡说八道。
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隔天这事便传了出来,毕竟是义士所言,众人三分真假七分评述地猜,到后来,又有人空口白牙地说在扬州见到了那对母女,当面听过她的故事,人们愈发信之凿凿,更有甚者,把这事编成了话本故事,在勾栏茶肆传唱。
如今,凡临井水处,黄口小儿也能吟上几句,知道魏夫人心狠手辣、魏公子风流不端、魏大人治家不严。
事已至此,江魏两家的婚事自然不了了之。
按理这事错在魏家,可吃亏的却是江家,好端端一个姑娘被退了亲,江莺又身有不便,往后怕是更难议亲。
再后来,东窗事发,魏家知道季卿语有意搪塞,江家位高权重奈何不得,他们又理亏在前,思来想去,便只能怨季父这六品小官不懂教女。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