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古往今来,对冒辟疆的理解和认知,没有人超过董小宛!
\n
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家弦户诵。早已沉淀为如皋人世代珍藏的文化遗产,并还将鲜活在如皋人口碑相传的记忆之中。
\n
另外,如皋水绘园里遗留着一张董小宛曾经就寝过的床榻,也和贾宝玉在上面梦游太虚的床榻一样,床榻前红木竹屏上雕刻着和实际大小一般的竹枝,彰显着妙到毫厘的精致与婉约。
\n
除了以上这些,《红楼梦》中还呈现出众多的“如皋元素”。
\n
一是如皋方言。全书***出现如皋方言五千多处,仅在如皋小片区域使用。如“稿子”,在如皋是什么“东西”、什么“样子”的意思。又如“猴”,如皋话作动词用,是“窜”的意思。再如“顿”,如皋话是“拉一拉”的意思。如皋人说的“不好过”,是生了病的意思;如皋人说的“说淡话”,其实就是说闲话,其它地方是不会这样讲的。《红楼梦》中写到的酒名有十二种之多,其中就有四种酒系如皋特产。例如“黄酒”。其实就是如皋的“白蒲黄酒”。
\n
二是如皋习俗。《红楼梦》一百零六回写到:“贾母……又命在自己院内焚起斗香”。说到斗香,只有如皋和北边的邻近县市才流行“焚斗香”这一习俗。《红楼梦》六十四回写到贾敬去世,贾珍、贾蓉为其守灵,“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藉草枕块”,指长辈去世,晚辈睡在铺草上,用土块做枕头,为死者守灵。这是如皋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治丧习俗,至今许多如皋人家还照样沿习。《红楼梦》五十八回写到藕官在大观园里烧纸钱,宝玉说:“你告诉我姓名,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烧包袱”是如皋丧葬文化的“土特产”,外人根本听不懂什么意思(烧包袱就是烧纸钱)
\n
三是如皋地理。《红楼梦》第一回写道:“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这“大如州”,当然也是作者虚拟的,不过如皋在明清隶属扬州府,为扬州门户、东疆要冲,是地处江海平原的一个大县。到冒辟疆离世为止,全国以“如”字开头的县市只有如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