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二天,芝加哥人打开报纸,发现整个媒体界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n
几家较大媒体反应极快,而且态度相当一致。
\n
《芝加哥论坛报》的社论字字铿锵,义正辞严,痛斥《太阳报》:“现代巴纳姆的卑劣马戏!利用公众善心编织下流感官骗局,芝加哥新闻业之耻!”
\n
《芝加哥天主日报》更是像一柄淬了道德烈火的利剑,直刺《太阳报》的心脏:“……以为换个报名就能掩盖其无耻至极的本性,利用公众同情与低俗***,将新闻业的尊严践踏于泥淖!”
\n
这么看《太阳报》像是陷入了铺天盖地的批评浪潮?
\n
别急——
\n
就在《芝加哥论坛报》的内页,编辑冠冕堂皇地打出“理性追踪:拨开‘富豪女友失踪’迷雾”的旗号,宣称要“客观还原事件全貌”。
\n
然而一细看,所谓的“追踪”不过是把《太阳报》的女郎照片模糊化,旁边还添油加醋地画上了几个追踪的箭头和硕大的问号,辅以几位所谓“社会学家”语焉不详的分析,诸如“这反映了这个时代道德观的松动”云云。
\n
堪称明明白白地蹭着《太阳报》的热度!
\n
这样的操作不在少数嘞!
\n
大部分报纸,用罗根的话来说,“都是聪明人”,煞有介事地探讨起富豪与女大学生情变的内幕,深挖富豪的真实身份,旁边还配了些知名富豪的虚影,并呼吁知情人提供更多关于“失踪女友”的信息。
\n
——嗯,罗根早就让安妮这几天注意别露面了。
\n
至于剩下的三流小报,报纸头版赫然是《太阳报》三版女郎的放大版,所谓的“探寻真相”就是绞尽脑汁地往《太阳报》里的“富豪自述”故事填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