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调动,其先头部队已与我在大别山北麓前沿警戒部队发生交火。所有迹象表明,其兵锋直指武汉。北路日军,沿大别山北麓西进,企图经六安、固始、潢川,突破信阳,沿平汉线南下,从北面威胁武汉,此路尤为凶险。”
\n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我军在北岸,自第五战区主力转移后,防御纵深不足,兵力尤显薄弱。李德邻(李宗仁)虽竭力布置,然可用之兵捉襟见肘。北岸门户若开,武汉危矣。”
\n
一旁的军令部长徐永昌补充道:“目前北岸虽有于学忠、冯治安、张自忠等部节节抵抗,但战线漫长,急需一支有力部队填充关键防区,稳固防线,尤其需要一支能打硬仗、擅机动防御的劲旅,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堵漏填缺。”
\n
蒋介石缓缓转过身,面色阴沉:“有力部队?预备队?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完整的有力部队!淞沪、徐州两场大战,精华损耗殆尽!”他提到这两个名字时,明显带着不快,但随即压下情绪,“你们有何具体建议?哪个部队可以即刻调动,担当此任?”
\n
会议室一时陷入沉默。武汉周围的部队番号虽多,但大多是新补之师或历经苦战亟待休整,真正能称得上“劲旅”且相对完整的,屈指可数。
\n
这时,一直沉默的军政部副部长、武汉卫戍总司令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扶了扶眼镜,上前一步,声音清晰而沉稳:“委座,诸位,职部倒有一支队伍,或可考量。”
\n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陈诚身上。
\n
“讲。”蒋介石示意。
\n
“便是现驻于皖东滁县、来安、天长一带休整的暂编第139师。”陈诚语出惊人。
\n
“139师?王林那个师?”何应钦微微皱眉,“辞修(陈诚字),此师确能打,徐州南线阻敌、尤其是后来袭扰津浦线,战果颇彰。但其部成分复杂,根源……终究是那边的人。且其刚在江北站稳脚跟,正大肆扩张,此时将其调离……”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