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沿着铁路公路线活动,寻找着日伪运输队、巡逻队、通讯兵的任何一丝破绽。
\n
李云龙的来安支队、丁伟的天长支队、黄木生的盱眙支队、周志明的高邮支队,则继续在他们熟悉的根据地区域内活跃。他们不仅是战斗队,更是工作队、生产队。一方面,他们要继续打击零星的日伪军,镇压汉奸,保护群众;另一方面,要全力投入到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中。
\n
由于师主力成功将日军大部吸引走,四县境内压力大减,只剩下少量日伪军困守孤城。四个支队抓住这个宝贵的黄金时期,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n
巩固政权:在各村镇普遍建立或强化了抗日民主政权、农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推行减租减息,改善民生,使根据地的社会秩序日益稳定。
\n
发展经济: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兴修水利,垦荒种地,并建立了一些小型的手工作坊,生产军需民用物资,努力实现自给自足。
\n
宣传教育:通过识字班、夜校、文艺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揭露日寇暴行,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决心。
\n
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扩大武装,招募新兵。
\n
师部的指示非常明确:“各部队,包括主力团分散出去的单位和四个支队,在各自活动区域内,只要条件允许,能够解决吃饭、装备和训练问题,就要大胆放手地去招募新兵。原则上,多多益善!我们要利用这几个月的大休整期,把龙王山战役的损失补回来,还要争取部队规模有新的发展!”
\n
一时间,整个139师控制或影响的区域,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潮。
\n
在各村的打谷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支队或工作队组织的动员大会。从日军屠刀下被解救出来的幸存者、分了田地翻了身的贫苦青年、深受抗日宣传感召的热血学生……纷纷踊跃报名。
\n
......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