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21章红军北上土城青杠坡阻击战一渡赤水
\n
遵义会议如惊雷般驱散了红军头顶的阴霾,确立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然而,前路依旧荆棘密布,尾随的追兵如跗骨之蛆。红五军团,这支以“铁血后卫”著称的英雄部队,再次肩负起掩护全军转移的重任。王林率领的独立团,这支在湘江血火中涅槃、在黔地大山里滚雪球般壮大的“铁血后卫虎团”,自然成为了后卫中的尖刀。
\n
遵义会议一结束(1月17日),独立团便结束了在箐口的短暂休整与“解题吃肉”式的大练兵,奉命向南运动收缩,监视、迟滞薛岳中央军的追击锋芒。1月19日,五军团主力移驻桐梓,独立团则进驻遵义北面的咽喉要地——板桥镇,如同一道铁闸,牢牢扼守着南面薛岳兵团可能北上的通道。王林依托板桥险要地形,布设疑兵,加固工事,让薛岳部摸不清虚实,不敢轻举妄动,为军团主力争取了宝贵的部署时间。
\n
1月20日后,随着敌情变化和军团整体部署调整,独立团再次后撤,进驻更为险峻的娄山关。这里群峰耸峙,关隘雄奇,是黔北通往四川的天然屏障。王林将炮连部署在制高点,步兵依托古关隘和两侧陡峭山崖构筑多层次防御体系,将“铁血后卫”的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独立团如同一头盘踞雄关的猛虎,冷冷注视着山下可能的来犯之敌。
\n
然而,真正的风暴并未在南面薛岳处爆发,而是来自北面的川黔边境。
\n
土城东·青杠坡的血色黎明
\n
时间推进到1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向赤水河方向转移,意图北渡长江入川。
\n
1月24日,红1军团攻占土城,26日到达赤水城郊,与先入城的川军2个旅形成对峙。
\n
军委纵队及红三、五军团主力进抵土城地区。土城东面,是一片名为青杠坡的狭长山谷地带,地势险要,是阻击追兵的理想战场。军委判断,尾随而来的主要是川军郭勋祺旅和潘佐旅(当时情报显示每旅2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