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
和前面那首《克罗埃西亚狂想曲》风格完全迥异的曲子。
《克罗埃西亚狂想曲》是融合古典音乐调性思维,与现代音乐的节奏律动,通过重复,变奏,模进,对比等手法发展旋律,整首曲子层次丰富。
从前奏引入,到主题呈现, 再到发展对比,直至高潮迭起,最后的尾声逐渐平息,旋律再现主题片段,呼应前奏。
结构严谨而又精妙。
相对而言,这首就要简单的多。
常见的4/4节拍,优点在於旋律鲜明且富有驱动力,配器中加入了架子鼓,古典的加强使得节奏感更为突出,引动情绪能力很强。
明亮的音色也为曲子定了下充满希望的基调。
与曲子名词极为契合。
比较有意思的是,旋律採用级进的编排,由高向低进行,推动力度增强与情感高涨,塑造渐强趋势,到了高潮阶段,又適时的接入了跳进,带来情绪的突进感和爆发力。
让最终的情感选择更加彻底。
不拘泥於形式,风格多样化。
柴胜安觉得,以这个年纪来说,不应该要求更多,而应该以鼓励为主。
和他这种专业人士不同,对於大多数观眾来说,这首曲子很好听。
旋律的起伏带动著內心的情绪。
矛盾与解决,暗淡与光明。
从前面回忆的静謐,到情感的积累,旋律逐渐上升,音高和节奏密度持续增加,创造紧张和期待感,然后再全曲的高潮段落,一瞬间全部爆发出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