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调的尾段在弓弦缓缓下拉出的旋律中结束,余韵了了,掌声响起。
“怎么样?前段时间老吕给我打电话,和我说了这小伙子,今天现场见到確实厉害,这意境,这画面感,真真是了不起,我好像看到月光在他的琴弦上跳舞”
“他开头的运弓很有意思,轻巧敏捷,模仿了粤省音乐的加技法,灵动自然,比我厉害。”
柴胜安跟著人群鼓掌,掌声中听到身侧两位国內颇具名气的音乐家在交流心得,不用侧耳去听。
所谓的加技法是粤省音乐中的核心手法,类似於西洋乐中的变奏,但並不完全相同,是一种在原有的旋律周围添加装饰音符或是碎音群,使的旋律声丰富,效果更佳的做法。
这种技法不会標在谱子上,让演奏者照著弹,而是对乐器的熟悉到了一定程度,在对曲调的理解上,適当的加入。
也可以说是演奏者在技巧嫻熟后对原曲的二次创作。
柴胜安是搞音乐研究的,自然是知道这点,只是他没注意到这点。
细细回想一番,好像还真的是这样。
將民乐技法融入西洋乐器之中,虽然算不得有开创性,但能这种细致入微,悄然无声的方式,对方在小提琴这件乐器上的掌握已然是登峰造极。
目光看向台上躬身致谢的少年音乐家,柴胜安取出钢笔和记事本,想了想,在本子写下音乐天才,年轻的小提琴大师,21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手……
写下著三个短句,他忽然停下,笔尖停在了半空,他想起了一个人呢,一个同样小提琴技艺举世无双,被称为20世纪小提琴王者的男人。
亚沙·海菲茨!
三岁学琴,六岁演奏孟德尔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