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飞速划过,其运算速度之快,让屏幕的刷新率都显得有些迟滯。代表集团超算中心能源消耗的指示灯,读数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节节攀升。
瑶光,接受了任务。
接下来的72小时,成了“深空”实验室歷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一段时光。
汉斯·穆勒和莉娜·霍夫曼的团队没有离开,他们几乎是带著一种朝圣般的心情,守在控制室里,观察著瑶光的工作。而凌峰和艾伦·费米的理论小组,则全程协同,隨时为瑶光提供必要的理论模型验证和数据解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一天,瑶光完成了对“织梦者”所有硬体的亿万次级別的数字孪生模擬。第二天,它开始在虚擬空间中构建全新的物理模型,並推演无数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第三天,海量的数据开始整合、收敛。
72小时期限到达的那一刻,控制室內的警示灯由红转绿。
瑶光核心屏幕上的数据瀑布骤然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体积高达数个tb的加密数据包,静静地悬浮在屏幕中央。
《“织梦者”自適应量子反馈控制系统升级方案》
凌峰和艾伦·费米立刻上前,开始解读这份来自ai的答卷。
当他们將方案的核心內容通过全息投影展示出来时,整个控制室鸦雀无声,只剩下顶级科学家们此起彼伏的、倒吸凉气的声音。
方案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硬体升级。瑶光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核心模块,名为——“纠缠光子谐振器”。
莉娜·霍夫曼看著那个精巧绝伦的设计图:“天哪……它……它竟然想到了利用纠缠光子对!通过构建一个主动式量子反馈抑制迴路,
让两束纠缠光子分別与测量系统和环境噪声进行耦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