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阳之前针对nv色心金刚石量子针尖的稳定性和操控精度,提出过一些关於“特定雷射退火序列对金刚石晶格缺陷的稳定化效应”以及“利用微波场精密整形技术优化nv色心与目標核自旋耦合效率”的理论后,莉娜团队茅塞顿开,成功將针尖的性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她们眼前的实验台上,一块仅有几平方毫米的、经过特殊处理的釔钡铜氧(b)晶片,在液氦的浸润下,散发著幽幽的蓝光。
这块小小的晶片上,通过“织梦者”的辅助和莉娜团队的精密微纳加工,已经成功集成了64个可被独立寻址和读写的鏑原子核自旋存储单元。
“开始进行阵列数据写入测试,目標数据块:『瑶光』核心算法片段007。”莉娜冷静地下达指令。
数道经过精密调製的微波脉衝,通过nv色心针尖阵列精准地作用在b晶片的不同区域。每一个鏑原子核的自旋態,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在微波的號令下,有序地翻转、稳定。
“数据写入完成!开始进行交叉读取验证!”
一旁的控制计算机屏幕上,代表64个存储单元状態的光点,在经过复杂的量子態层析成像算法解码后,清晰地呈现出与写入数据完全一致的序列。读写保真度,再次突破了99.99%!
“成功了!我们构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备64比特存储容量的原子核自旋存储阵列原型!”实验室里爆发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热烈的欢呼。
这不仅仅是存储单元数量的简单叠加,更意味著她们在多比特量子態的並行操控、寻址、抗干扰以及与外部经典控制系统的数据接口等一系列核心工程难题上,都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
莉娜立刻接通了苏阳的通讯,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苏董!我们成功了!64比特原子存储阵列,稳定运行!而且……我们初步验证了通过一个实验性的量子隧穿效应接口,与『燧石』控制模擬系统实现了纳秒级的数据交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