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如果能將这个现象稳定下来,其应用前景不可限量!”陈凯的语气中充满了钦佩与渴望。
苏阳端著茶杯,目光望向窗外的江景,淡淡说道:“是啊,理论上確实如此。但你也知道,从实验室的偶然现象到可重复、可量產的技术,中间隔著万水千山。我们那几个年轻研究员,最近就为了这个偶然现象的復现,愁白了少年头啊。”
陈凯立刻接话:“苏阳,这我太理解了!科研就是这样,有时候就差那么临门一脚!我们膏通在精密工艺控制方面,还是有一些积累的。比如,你上次提到的那个低温等离子体辅助vd结合飞秒雷射加工,我们恰好有一个合作的实验室,在类似工艺上做过一些探索。或许……我们可以就具体的工艺参数,进行一些更深入的探討?比如,等离子体的气体配比、辉光放电的电压电流曲线控制、雷射微加工的能量密度閾值……这些细节,对最终的材料微结构影响太大了。”
他小心翼翼地观察著苏阳的表情,试图从苏阳的眼神中捕捉到一丝鬆动。
苏阳转过头,看著陈凯,脸上露出一丝犹豫和为难,沉吟了片刻才开口:“陈凯,这些参数……可都是我们团队正在摸索的核心机密啊。按理说,是绝对不能外泄的。”
陈凯心中一紧,连忙道:“苏阳,你误会了!我绝对没有打探你核心机密的意思!我只是觉得,既然我们都是为了推动技术进步,有些非核心的、实验性的参数范围,或者是一些失败的尝试经验,或许可以进行一些有限度的交流?比如,你们在实验中,有没有发现哪些特定的等离子体频率段,或者哪些雷射功率区间,是绝对需要避开的『雷区』?这些信息,对我们双方后续的研发,或许都能节省不少时间和成本。”
陈凯这番话,说得就很有技巧了。他没有直接索要成功的参数,而是以避雷和经验交流为切入点,试图降低苏阳的戒心。
苏阳闻言,眉头微蹙,似乎在认真思考陈凯提议的可行性。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嘆了口气道:“陈凯,看在我们是校友,而且你也確实热心於技术交流的份上……有些我们已经验证过是此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