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组织团队,对这份热电转换的理论模型和技术路径进行深度评估,我们需要知道,这条路,理论上的天板在哪里,以及……如果可行,我们需要投入多少资源才能看见回报。”
他转向莎拉:“陈凯那边,让他继续保持接触。告诉他,我们对苏阳提出的合作非常感兴趣,但需要更多关於奇点碳基础性能参数和原子级製造工艺的细节来评估合作的可行性。可以適度给他一些甜头。”
“明白。”莎拉点头。
亚当斯最后总结:“各位,与奇点科技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但我们有我们的技术积累和全球资源。苏阳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但再聪明的狐狸,也斗不过经验丰富的老猎手。让陈凯这条线,再放长一点,看看能钓到什么好东西。”
接下来,陈凯以“探討校企合作细节”和“交流新材料技术心得”为由,数次与苏阳约见。
苏阳的表现,始终是平静而开放的。他会与陈凯聊一些关於全球科技趋势的宏观看法,也会不经意地透露一些奇点科技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投入方面的困扰和决心,但每当陈凯试图將话题引向奇点碳的具体工艺参数或催化剂配方时,苏阳总能巧妙地避开。
“苏阳啊,上次你发我的那份《探索性概述》,我们公司技术团队也看了,都觉得非常有启发性,特別是那个热电转换的方向。”一次交谈中,陈凯状似隨意地说道,“不过,你也知道,理论模型再完美,最终还是要落到材料本身。奇点碳的本徵载流子迁移率、热导率这些基础参数,如果能有一个更精確的范围,我们评估起来也更有把握。我们膏通在这方面有一些独到的测试设备和分析模型,或许可以帮上忙?”
苏阳呷了一口咖啡,微笑道:“陈凯,你能这么说,我很感谢。奇点碳的基础参数,部分已经发表在《siene》上了,更详细的数据,目前还在持续优化和验证中,涉及到一些核心的knw-hw,暂时还不方便对外透露。不过,你说的热电转换,我们內部確实有几个年轻研究员在做一些非常……嗯,异想天开的尝试,据说初步得到了一些很有意思,但还很不成熟的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