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接下来的几天,办公室里看似平静,苏阳却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期待在空气中瀰漫。
他一边继续完善“启示录”的功能模块,修復一些在內部测试中发现的细微bu,一边开始著手规划软体的商业版本——“启示录p版1.0”的功能蓝图和多元化的授权与定价策略。
苏晴则忙著布置办公室的细节,採购了一些必要的办公用品,甚至还像模像样地设计了一份“奇点科技”的临时l——一个由无数原子结构组成的、正在发生聚变的奇点,充满了科技感和爆发力。
时间在等待和忙碌中悄然流逝。
一周后的一个下午,苏阳的手机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京州座机號码。
苏阳心中一动,接通了电话。
“喂,您好,请问是奇点科技的苏阳先生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激动的、带著些许沙哑的男声。
“我是苏阳,请问您是?”
“苏先生您好!我是国家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蠕变课题组的负责人,李振华!”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很激动,“苏先生,您的『启示录』软体……太……太不可思议了!”
苏阳心中一喜,但语气依旧保持平静:“李博士您好,很高兴接到您的电话。『启示录』在贵实验室的试用情况如何?”
“何止是好!简直是神了!”李振华的声音拔高了几度,办公室里的苏晴都好奇地看了过来。
“苏先生,您是不知道啊!”李振华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绪,“我们最近正在攻关一个课题——一种新型叶片材料在极端工况下的热机疲劳寿命预测。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团队大半年,用了各种进口软体反覆模擬,结果都与实验数据有较大偏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