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意指蕴含天地至理的本源之器。
\n
云篆文字继续流转,阐述其能:“其一,【太虚之忆】:承载文明印记,持佩者神念足够时,可感知、回溯物品或地域残留的文明信息。”“其二,【太虚之隙】:微调周身空间,于方寸间腾挪变幻,神念愈强,范围愈广,效用愈显。”(李观一恍然大悟,自己的“灵影步”能初成,恐是此佩无形中引导。)“其三,【太虚之门】:(此功能黯淡无光,显然严重受损)穿梭虚空,瞬息万里。(需完整道器及无量法力驱动)”
\n
最后,是关于此佩的来历:“…吾‘太虚散人’,于时空裂隙中得此残片,穷尽毕生之功,亦未能修复其万一。然凭此佩,吾遍览群星,记录寰宇,著有《万域风物志》。终战时,为免道器落于魔手,自爆元神,将其打入无尽虚空…后世有缘人得之,望善用其力,明辨寰宇之广,勿做井底之蛙…”
\n
光芒散去,云篆消失。李观一的意识回归本体,发现自己仍端坐于藏经阁内,仿佛只是一瞬,实则已过了一个时辰。
\n
他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静。
\n
太虚佩的来历竟如此惊人!它并非某位大能炼制,而是天地造化所生,是文明与空间规则的结晶!那位“太虚散人”前辈,竟是一位纵横星海的伟大旅行家和学者。
\n
而它的功能,也完全契合“文心道种”!【太虚之忆】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
\n
激动之余,他立刻尝试。他将太虚佩贴于眉心,集中刚刚恢复少许的神念,默想:“感知此《论语》之过往。”
\n
刹那间,他脑海中浮现出极其模糊的画面:一位皓首穷经的老儒生,在灯下颤抖着手为其注解;一位将军在戎马倥偬间翻阅,书页上沾有点点血迹;无数莘莘学子虔诚诵读…无数微弱的、属于“文明”的信息碎片涌入脑海,虽无法形成完整画面,却让他对手中这本《论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厚重情感共鸣。
\n
“果然神奇!”李观一大喜过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