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柳清月笑着扶了扶老人的胳膊,带他走到河道边:“您看那边刚露出芽的芦苇,刚才还蔫蔫的,叶子耷拉着,现在是不是挺起来了?”
\n
老人凑过去仔细一看,果然看到几株芦苇芽正微微舒展,叶尖沾着的水珠轻轻滚动,像是刚睡醒的孩子伸懒腰。“这琴声里的频率,能让植物的细胞更活跃,就像人听了好听的歌,心情变好,身体也舒服一样。”
\n
孙蕊和陈默正沿着河道布置生态监测仪,每台仪器都是银灰色的,比巴掌大一点,上面有个小小的led灯,随着琴声的节奏闪烁着绿光。“这些仪器能记录芦苇、荷花和菖蒲的生长速度,比如每天长多高,长出几片叶子。”
\n
孙蕊蹲在仪器旁调试参数,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还能实时监测水里的孢子浓度,数据会同步传到方舟系统。要是出现异常,比如孢子浓度突然升高,系统会自动让音箱切换到380hz的定孢频率,压制孢子活性,等我们赶过来处理。”
\n
陈默则在每台仪器旁插上小木牌,木牌是用环保材料做的,上面写着“生态监测点,请勿触碰”,旁边还画了个简笔画的古琴和小鸟,线条歪歪扭扭,却很可爱。“昨天有个小朋友好奇,想把仪器拔下来看看里面是什么。”他笑着说,“画个小动物提醒下,孩子们应该会更愿意配合,毕竟没人想欺负画里的小鸟嘛。”
\n
上官宇站在岸边的大型显示屏前,显示屏有两米多高,正循环播放古河道的修复方案。屏幕上先跳出五十年前的老照片:柳振庭穿着蓝色工装,站在河道边,手里拿着泛黄的图纸,身后是刚种下的水生植物,岸边还有几个村民在帮忙;接着画面切换到现在,机械臂、古琴音箱和忙碌的工作人员形成鲜明对比,河道里的水虽然还没完全变清,却已经能看到水底的石子。
\n
“五十年前,柳振庭先生就是用‘古琴韵律+水生植物’的方法,让这条被污染的河道恢复清澈。”
\n
上官宇指着屏幕上的进度条,“现在我们沿着他的路继续走,计划三个月内完成全部修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