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又回落下来。“频率不同,共鸣效果也不一样!”她掏出小本子,快速记录下每个频率对应的修复数据,“羽音的修复效率最高,但持续时间短,适合紧急情况;徵音虽然效率低,却能维持更久,适合长期稳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神经情况,调整音叉频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n
上官宇突然指着平板上的信号波动,脸色瞬间变得严肃:“康泰的地面部队已经包围了老街!”平板屏幕上的红色光点密密麻麻,像一群饥饿的蚂蚁,正朝着茶馆的方向移动。“他们的信号覆盖了整个老街区域,还在茶馆周围布置了‘频率干扰仪’,试图阻断我们的共鸣信号。”他快速敲击键盘,启动“反干扰程序”,屏幕上跳出一行行绿色代码,“但干扰仪的功率很强,我的程序最多只能撑半小时。要是共鸣信号被阻断,李婶体内的孢子可能会再次活跃,我们得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n
孙蕊走到地下室的通风口,小心翼翼地掀开一块木板,露出外面的景象。老街的石板路上,几个穿黑西装的康泰人员正拿着金属探测器挨家搜查,探测器发出的“滴滴”声在安静的晨雾中格外刺耳。“老街口停着五辆黑色轿车,康泰的人应该是分两队行动,一队搜街,一队守在路口,防止我们逃跑。”她从背包里掏出三枚电磁脉冲弹——外壳是黑色塑料材质,上面有个小小的红色按钮,“这是之前从康泰巡逻车上缴获的,能暂时瘫痪半径五十米内的电子设备,包括他们的干扰仪和探测器。我们可以用脉冲弹制造混乱,趁机从地下通道转移到老粮库。”
\n
陈默扶着母亲走到稳定器旁,陈母的透析管已经用胶布妥善固定,脸色比之前红润了些。她看着光晕中的病历本,突然开口:“我年轻时见过柳振庭先生,那时候他在临溪镇治水,经常来茶馆和我公公聊天。”她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暖意,“有一次镇上很多人得了‘怪病’,头晕、看不清东西,柳先生就用一个铜制的东西和一本记录册,帮大家治病,没多久就好了。现在想来,那就是稳定器和医疗记录册。他当时说,‘治病要治根,治根要懂人心’,现在我终于明白,‘人心’就是患者的需求和数据啊。”
\n
周雨桐将李婶的神经数据和共鸣参数仔细记录在病历本上,每一个数字都反复核对,生怕出错。她把稳定器、青铜音叉和病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