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相当不错。
他在航校的时候,就一次性改装了两种机型,一种是歼教-7,另一种是运-5。
也就是说,他还没有下部队就掌握了战斗机和运输机的驾驶技能,是有飞行天赋的人才。
新一代飞行员里,韩彩云是李干重点培养的其中之一。
韩彩云有100多个运-9战术运输机的飞行小时,可以说是非常熟练了。
换之,韩彩云差不多开了一年的运-9战术运输机。
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意味着,伞兵突击分队要在夜间进行营救作战。
难度系数提高了好几个层级。
李干把油门杆推到底,加速滑跑起飞。
很快,黑乎乎的运-9战术运输机就爬升到了还亮着的夜空中。
实际上,李干现在驾驶的这架运-9战术运输机是针对保障特种作战改进而来的特种型号,增加了发动机功率,安装了对地支援武器,配备了电子干扰设备,安装了多台通讯设备,机腹下还安装了一台对地电子探测仪。
说是空中炮艇,也不尽然,因为没有武装到牙齿,说是电子战机,也不对,总的原则是,支援保障特种作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就按照这个目标来进行改进。
这架运-9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720公里每小时,从吉达起飞,向东南横穿也门,只需要2小时就能抵达事发海域。
比起慢吞吞的海军水面编队,无疑,飞机是最为高效的远距离投送工具。
在飞机上,冷风再一次将作战部署方案,对各个小组进行起强调。
并不是没有更多合适的人手,而是因为11人是最为理想的突击队编制。人太多展不开,人太少无法满足需求,11人这个数字是经过了无数次特种突击作战得出来的。
船舱空间很小,船上的通道很小,此前,猎人伞兵突击连利用港口那里的一条废弃商船进行训练,大家对船舶内部的布局是相当熟悉了。
出发前,冷风拿到了南港号的内部舱室分布图,做了几次模拟突击推演,基地的后勤保障部门在极短的时间里,用三合板把驾驶舱、轮机舱给搭建了起来,他们做了几次模拟突击训练。
这样的效率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飞机上的作战保障组组长叫陈火,他原来是海军的枪炮长,三级军士长军衔,对枪炮射击非常有经验。
此前,他们在国内的鼎新武器试验场对这款飞机进行了多次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