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身,这个时候他的心就真实的感应道交了,你看念到异香满室、安详坐化。我看那个传记,他出家念佛也没念多久。所以我发觉念佛不在时间的多久,你那个方法要对,就是你那个感应的方法要对,而其中一个就是厌离行。
\n
这个就是说,你应该要先破障,破除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功德之间的障碍。
\n
我们看第二段的明欣愿行,这个讲正修:
\n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两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
\n
净土的正行有两个:一个是讲到往生之意,讲到你求往生的愿力,你的目标在哪里,这是一个发愿的问题;第二个你念佛的方法,观彼净土庄严等事,这个地方是因为早期的念佛,你看智者大师、慧远大师都是观想念佛的,所以讲观想极乐世界的庄严等事。前面是讲念佛的目标,后面是讲到念佛的方法。
\n
我们先看念佛目标,这个地方也是有两段:第一段是发明正义,第二段是引经正明。我们先看第一段:
\n
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净土,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故。即自思忖,我今无力,若在恶世,烦恼境强,自为业缚,沦溺三涂,动经劫数。如此轮转,无始已来,未曾休息,何时能得救苦众生?为此求生净土,亲近诸佛,若证无生忍,方能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n
这个地方讲到往生的心态问题,这个往生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会决定你是不是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关键。这个心态有两段:第一个先作一个总标。说你为什么求生净土呢?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故,这个很重要。念佛的心要跟大悲心相应,诸佛的心是大悲心,你的心是自私的心,这两个就没有办法感应了。
\n
所以诸位要知道,我们每一次回向的时候,虽然愿生西方净土中,到最后一定是回入娑婆度有情。所以诸位要知道,我们离开娑婆世界,你说:净土法门是离开了娑婆世界,二乘人也是离开娑婆世界,这两个心态其实是不同的。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