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碜、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碜,而不肯出也?
\n
第二个讲到我们在造罪的时候,他当初的所缘境有所不同。在造罪的时候,他的所缘境是依止一时的情绪,那个情感性的黑暗的心,去攀缘一种虚妄境界而生,这个虚妄境在唯识学叫做遍计所执性。
\n
你看到一个人,你会对他生起贪爱,就是你没有看到他的真实相,你一定是把这个人想得太美好了,就是你对他有所增益了,这个增益的相是你心中捏造出来的;你看到一个人起瞋心,你也没有看到他这个人的真实相,你把这个相给损减了、把他丑化了,你才会生起瞋心;所以我们过去起颠倒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人是看到真相,你只是活在你心中错误的影像。你把这个影像或者过度的美化,或者过度的丑化,所以那个影像是错误的影像,你当初所缘的境界是一种虚妄的影像。
\n
而我们念佛不同,我们念佛所缘的是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我们真实能够感受到无量光、无量寿的真实功德,我们真实的为了要追求菩提心生,为了要成就无量光、无量寿的一种依正庄严而生起的。所以说你念佛的时候的所缘境,是真实的境,因为那是从听闻正法、如理的思维而产生的,所以真妄也是有所差别。
\n
我们举个例子,譬如说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这个箭射得很深,不但射到皮,还射到骨头里面,而且这个毒性也特别强,它是伤肌破骨,但是重点不是它射得多深,重点也不在于它的毒性有多强,重点是你是不是有消除箭毒的药鼓,这个药鼓你一打起来的时候,这个箭就自然跑出来,这个毒性也自然消除。
\n
也就是说,这个药本身有救拔的力量,就好像我们讲:你生病了,不管你这个病毒有多深,重点是你能不能找到解药,你找得到解药,它就能够救拔这个病毒。
\n
我们从阿赖耶识受熏的角度来看修行这件事,你看我们以前在阿赖耶识的熏种,在虚妄的境造了很多的业、熏习了很多的种子,这个种子在唯识学叫虚妄的种子;但是你真实的发菩提心,你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