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道理,从三个角度来加以比较,才能够决定这个业的轻重,才能决定招感的决定性、不决定性,重点不在你造业时间长短,从三个方面来决定。
\n
哪三个方面呢?
\n
一者在心,就是你造业的时候,你那个能造的心有差别,那个心有差别;
\n
二者在缘,你所造的境缘,你是在什么境缘造作,这个缘也有差别,这也是一个判定的因素;
\n
三者在决定,你在造业的时候是决定的、还是犹豫不决的,这个地方也是决定轻重的一个差别。
\n
就是说,我们从时间上判定业的轻重,这是错误的概念,应该从能造的心、所造的境,跟你造业的时候决定不决定来判断。
\n
这个地方,是先把业力的轻重判定的方式作一个总标。以下我们就各别解释,首先我们看约在心:
\n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暗顿灭。岂以久来之暗,不肯灭耶?
\n
我们先看看我们造罪的时候的心态是怎么回事。
\n
一个众生他会造罪,那个能造罪的心是怎么有的呢?是从虚妄的颠倒生,这个重点在虚妄这两个字。为什么一个人好端端的会去造业呢?他就是有一个虚妄的妄想生起。
\n
这个妄想是怎么生起呢?简单的讲,我们身为一个果报,我们有六根──眼睛、鼻子、嘴巴等等,这个六根感受的功能,跟六尘相碰撞的时候,根尘相接触的时候,就会创造一个心识出来。这个心识大部分来说,都是盲目的、情绪的念头。
\n
比如说现在我要去骂一个人,这个骂一个人是一个能造罪业的心,就算我还没有产生行动,那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你一定是眼睛看到某一个人,或者耳朵听到某一种声音,你根境没有碰撞,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