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应该没有问题了。”他的语气依旧平稳,但分量很重,“辛苦了。”
\n
简单的三个字,却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连日来的所有疲惫和焦虑,让苏念雪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n
最终,完善后的方案成功获得了专家组的认可。批下来的试制经费虽然依旧紧张,但已经足够支撑初步的样机制造和生产线上的应用试验。
\n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挑战和硬仗,此刻才刚刚开始。当那些闪着金属冷光、贴着精密标签的光学编码器和伺服电机真正运抵厂里,送到嘈杂、油腻、充满金属粉尘的车间时,才是考验真正来临的时刻。
\n
这些精密的“洋玩意”对于厂里大多数的老师傅和电工来说,都是前所未见的新鲜事物,看着那些细小的接口、脆弱的玻璃光栅、密密麻麻的接线端子,老师傅们普遍感到头皮发麻,下意识地产生抗拒和怀疑。
\n
苏念雪再次义无反顾地扎进了生产车间。这一次,她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伏案画图的技术员,她必须成为现场的技术核心:她要懂理论、能看图纸,还要手把手地教电工如何区分信号线和动力线、如何做可靠的屏蔽接地;要耐心地跟负责安装的老师傅解释如何用千分表找正、如何施加恰当的预紧力而又不损坏那些娇贵的传感器法兰;更要和调试人员一起,长时间蹲在巨大嘈杂的齿轮箱旁边,忍受着油污和噪音,一遍遍调整参数,观察运行状态,分析异常数据。
\n
油污沾满了她的工装袖口,冰冷的扳手磨红了她的手掌,巨大的机床轰鸣声震得她耳膜发麻,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观察测量让她腰酸背痛……这一切,都成了她那段日子的常态。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又瘦了一些,但那双眼睛却越来越亮,闪烁着一种克服万难、坚定不移的光芒,整个人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却充满了内在的力量感。
\n
陆远征出现在车间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他有时是来例行检查项目进度,有时只是静静地站在车间门口或相对干净的角落,双臂抱胸,目光沉静地注视着调试现场,一看就是很久。他从不干涉具体的操作和指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