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陈述她的设计方案。
\n
她的声音起初略带一丝紧张,但很快便稳定下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问题发现、理论依据、参数优化到工艺实现的可行性,她讲得深入浅出,既有扎实的数据支撑,也充分考虑了眼下的生产条件。
\n
专家们起初大多抱着审视甚至怀疑的态度,尤其是看到主讲人如此年轻。但随着讲解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身体前倾,戴上老花镜仔细翻阅她那份厚实的论证报告,不时交头接耳,低声讨论几句。
\n
“……因此,采用这种改进后的翼型,在额定工况下,效率预计能提升百分之五到八,并且能显著降低空化腐蚀,延长大修周期……”苏念雪最后总结道,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n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
\n
一位头发全白的老专家率先开口,问题直接切入核心:“苏同志,你引用的这个国外实验室报告,里面的修正系数,与我国现行标准相差不小。你如何保证其适用性?尤其是材料疲劳特性,考虑充分了吗?”
\n
“徐工,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苏念雪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展开另一张对比分析图,“我查阅了国内同类型材料的疲劳实验数据,虽然不全,但趋势与报告中的修正是吻合的。并且,我在设计时额外增加了百分之十五的安全裕度,这是计算过程……”
\n
问答环节变得异常激烈。专家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从理论到工艺,从材料到成本,极其刁钻细致。苏念雪精神高度集中,大脑飞速运转,或引经据典,或展示演算过程,或坦诚某些细节仍需试验验证,态度不卑不亢。
\n
偶尔有她无法立刻完美解答的问题,她也会如实记下:“这个问题我暂时无法完全解答,需要进一步计算/实验。”
\n
王工坐在角落里,一直没说话,但听得极其认真。当一位专家对加工精度提出质疑时,他忽然瓮声瓮气地插了一句:“老周看过了,他说能搞。”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