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三章:图纸上的硝烟
\n
技术革新办公室的日子,像上了发条般规律而紧绷。苏念雪很快适应了这种节奏:清晨军号响起,洗漱吃饭,然后一头扎进图纸和数据的世界里。
\n
那本意外获得的英文报告成了她的“尚方宝剑”。她将里面的关键公式和推导过程,用工整的汉字和图表重新誊写、阐释,附在自己的设计说明后面。论证材料的厚度和严谨性肉眼可见地提升。
\n
王工程师再次“无意”路过她桌边时,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了。他甚至拿起那份手抄的论证过程,皱着眉,用手指点着上面的公式,默默推算了片刻。
\n
“这个边界条件的假设……倒是大胆。”他瓮声瓮气地评论了一句,听不出褒贬,但至少不再是完全的忽视。
\n
苏念雪立刻抓住机会:“是的,王工。这个假设是基于那份报告里提到的湍流模型简化,虽然增加了设计难度,但能有效降低运行时的空蚀风险。我正想就这个叶片的倾角优化向您请教,手册上的推荐范围比较宽泛……”
\n
她将自己的图纸推过去,指出几个关键参数,态度谦逊而专注。
\n
王工扶了扶眼镜,看着图纸,又瞥了眼她密密麻麻的演算纸,半晌,才含糊道:“倾角太大,加工难度高,容易应力集中;太小,效率上不去。得找个平衡点……厂里老周师傅手艺好,或许能啃得动……”
\n
这近乎是指点了!苏念雪心中一喜,连忙点头:“谢谢王工!我明白了,会综合考虑效率和工艺可行性再调整一下。”
\n
王工“嗯”了一声,背着手走了。但自那以后,办公室里那种无形的冰墙,似乎融化了一角。至少,当她再去领绘图纸或请教一些基础规范问题时,得到的回应不再那么公事公办的冷淡。
\n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