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司马徽为其师,马良、马谡、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都是至交好友。
两者结合之下,还真有不少人同情,跑到周瑜面前求情。
没办法,在群众的眼中,刘备借道离开,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既不会给周瑜带来威胁,还能白赚一个江夏郡,百利而无一害。
自然而然,很多人乐得卖诸葛亮一个面子,找到周瑜来求个情。
这些天来,周瑜被搞得不厌其烦。
偏偏来求情的人很多,身份还不简单,周瑜也需要顾忌一二。
“主公,不如”庞统顿了下,“放刘备离开算了。”
“嗯?”周瑜蓦然瞪大眼睛,难以置信道:“连士元都被说服了?你可是知晓隆中对内容,刘备摆明了是图谋益州啊!”
“主公误会。”庞统摇头道:“孔明确实找过属下,但还请主公放心,庞统绝不会被他人左右意见。”
“属下建议放其离开,乃是出于为主公考虑。”庞统郑重道:“此天地可鉴,绝无虚!”
“士元重了。”周瑜连忙道:“我岂能不信你?你细细跟我说一下。”
“主公。”庞统拱手道:“先前咱们讲过,对益州下手的绊脚石,就是身处江夏的刘备。”
“刘备不解决,咱们不好对益州动手。”庞统继续道:“眼下刘备主动离开,不禁免去咱们的后顾之忧,还能白赚一个江夏郡,何乐而不为呢?”
“可刘备一旦篡夺益州,咱们就多出一位强敌啊。”周瑜提醒道:“两相比较下来,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主公多虑了。”庞统轻笑道:“孔明肯定会劝刘备取益州,但刘备不见得能下这个决心。”
“怎讲?”
“此人说好听点是仁义立身,说难听点就是优柔寡断。”庞统侃侃而谈,“当初孔明还让刘备篡夺荆州呢。”
“刘备为名声所累,担心坏了多年积攒的仁义之名,最终没有同意,换作益州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怪庞统不够聪明,实在是刘备的名声极具迷惑性。
一个素来仁义的人,岂会去篡夺同宗的基业?
抛开历史经验,以当世人的眼光来判断,可能性确实不大甚至是不可思议!
“周公恐惧流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周瑜意味深长道:“士元,不要被刘备过往的形象所欺骗,人都是会变的”
“董卓年轻时,喜爱行侠仗义,从军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