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大成就的,但东平县的文化气息却是相当浓厚,除了书院所在的东山脚下,县城街道上也有不少的书肆。
\n
崔清漪随意挑选了一处书肆停下脚步,抬头看看,墨香斋是个好名字。
\n
走进去,入眼便是柜台,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背靠在椅子上,姿势放松,正拿着本书在看。
\n
见有人进门,头也不抬的指了指里面的书架:“想买什么书自己去看,小心点书弄脏弄坏要赔偿的。”
\n
而后注意力又回到了手中的书本上。
\n
虽还没到书院学生们休沐的日子,这书肆也不冷清。崔清漪在里面随意看了会儿,便找到了专门陈列话本的书架。
\n
在现代时,崔清漪一直以为在各项科技都落后的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必定是极为匮乏的,可等真的身处其中,她才知道古人的精神世界可一点都不匮乏。
\n
在闺阁之内被禁止的一切,在文人的笔下却被大肆着墨,被歌颂,被传递,就比如那让人难以启齿的避火图,在书肆里却被大咧咧摆放在书架上。
\n
说起避火图,崔清漪十五岁出嫁那年就看过了,她当时还为画师的精湛技艺惊叹不已。
\n
话本子的类型也是丰富多样,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志怪,才子佳人应有尽有。崔清漪对才子佳人的话本不感兴趣,她挑了几本历史演义神话传说的话本拿在手里。
\n
刚想继续转转却被一个低着头走路的书生打扮的人撞了一下,她手里的书掉了一地。
\n
书本落地在安静的书肆里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书生也被吓了一跳,他慌乱瞥一眼崔清漪,快速道:“对不住,对不住,我太入神了没看路。”
\n
崔清漪无声的挑了挑眉,在心中感慨这书生倒是长了一副好相貌,尤其那双眼。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