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在书房内焦急地踱步,向朱瀚寻求对策。
朱瀚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殿下,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真相。我们必须主动出击,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迁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具体该怎么做?”朱标急切地问道。
就在朱标心急如焚之际,一名下人匆匆走进书房,神色中带着几分喜色,高声禀报道:“殿下,有好消息!之前您亲自救助过的那些百姓,得知殿下被谣言所困,纷纷自发组织起来,要为殿下正名!”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连忙问道:“快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
下人详细禀报道:“那些百姓说,殿下曾多次微服私访,亲自解决他们的困难,从减轻税赋到解决春耕难题,桩桩件件都记在心里。他们感激殿下的恩德,不愿看到殿下被无端指责。现在,他们已经聚集起来,准备在市集、茶馆等公共场所为殿下澄清事实,揭露那些谣言的虚伪。”
朱标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紧锁的眉头也稍稍舒展了一些。他转头看向朱瀚,眼中充满了感激与坚定:“皇叔,看来民心并未真正远离我。有这些百姓的支持,我更有信心度过这次难关。”
朱瀚微微一笑,目光中满是赞许:“殿下仁德,自能感召民心。这些百姓的举动,正是殿下平日里体恤民情、勤政爱民的最好证明。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引导舆论,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朱标面前,声音虽颤但坚定:“太子殿下,老朽还记得那年春荒,是您亲自带着粮食和种子来到我们村,救了我们一家老小的命。那样的恩情,我们怎敢忘怀?如今有人敢诋毁您,老朽第一个不答应!”
旁边一位中年妇人接过话茬,眼眶微红:“是啊,殿下,我家那几亩薄田,年年受病虫害困扰,几乎颗粒无收。是您派人送来了新药和农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