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一家四口抵达县衙时,沈家一行人正在分刚赊来物资银钱。
\n
旁支对沈岐之有怨气,和沈清棠一家一样跟沈家大房二房划清了关系,从此以后单独开门立户。
\n
沈家大房二房人多,借到了整整一贯铜钱,还有适合来年春天耕种的小麦种十斗。
\n
按照大乾的计量单位,一贯铜钱等于一千文,一斗小麦大约等于新世纪十二斤。
\n
沈家大房二房的人正在为了怎么分配物资的事争吵。
\n
看见沈清棠一家四口才收了声,装作无事发生。
\n
大伯沈岐之还拿腔作势,摆出不屑于跟他们打交道的架势。
\n
沈清棠暗暗翻了个白眼,扯着欲上前的沈屿之,目不斜视的往衙门里走去。
\n
能进去赊账签字画押的只能是一家之主。
\n
很快沈屿之苦着脸出来,“如果只借银钱的话,咱们家只能借一百文。”
\n
“什么?”沈清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百文?”
\n
按照大乾的物价,一百文也就能买五斤猪肉。
\n
对一个四口马上五口之家来说,一百文就是杯水车薪。
\n
李氏不甘地向迟迟不走等着看他们笑话的沈家大房二房看去,“凭什么他们能领两贯钱还有十斗小麦?”
\n
沈清柯轻叹,客观道:“因为他们人多,而且壮劳力多。”
\n
大房二房加起来就差不多三十口人,还有几个奴仆。
\n
能在流放路上活下来的奴仆大都是青壮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