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果一联系,对方说在外地开会不方便指导,但是给介绍了一位梁老先生,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n
柳青感激不已。
\n
梁老先生年近八十,精神矍铄。
\n
他看了被退回的材料和修改意见,又仔细观看了工坊拍摄的视频。
\n
“小姑娘,心思是好的,但没抓到点子上。”
\n
梁老一针见血,
\n
“手感说不清,可以说材料学啊。柳条纤维的韧性、药方浸泡后的成分变化、光线在不同编织角度下的折射原理,这些都是可以科学测量的嘛!”
\n
“历史证据,县志、府志、甚至海关旧档里都可能找到线索。明清时期,清河柳编有没有可能通过运河外销?这就是间接证据。”
\n
“视频拍摄,要像教学片,关键部位要给特写,甚至可以用动画演示力学结构…”
\n
梁老的无偿指点,如同拨云见日。柳青立刻调整方向,把周明也叫上一起帮忙去跑去大学实验室,求助化学系老师分析药方浸泡前后柳条的成分变化;
\n
张磊专攻史料,泡在图书馆和地方志办公室,大海捞针般搜寻历史线索;
\n
柳青则重新设计视频拍摄脚本…
\n
张磊在图书馆里泡了三天,逐页翻阅那些脆弱的民国县志合订本,眼睛酸涩不堪。指尖在翻过一页时,触到了一片不同质感的纸张。
\n
他小心地抽出来,那是一张夹在书页中、边缘已严重破损的泛黄货单。
\n
字是竖排的毛笔字,墨迹依稀可辨:
\n
“今收到清河柳编社运来流光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