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说干就干。柳青和张磊负责清洁改造旧货架,周明骑车回家拉那台展示台。爷爷不知什么时候出去了,回来时手里提着两盏工地用的射灯。
\n
“装这个,看得清楚。”老人简短地说,接着便爬上梯子开始布线。
\n
傍晚时分,一个简陋却像模像样的展示区初具雏形:六个玻璃柜沿墙排列,中央是周明改装的可旋转展示台;爷爷装的射灯将光线精准打在展品位置;张磊甚至用旧手机和二维码做了个简易语音导览系统。
\n
“试试?“张磊得意地展示他的成果。柳青扫码后,手机里传出张磊刻意压低的声音:“您现在看到的是民国时期的'福寿双全'纹样柳筐...”柳青噗嗤一笑:“怎么是你配音?”
\n
“临时用用嘛。“张磊挠头,“以后可以请马大爷他们录真实故事。”
\n
柳青走到中央展示台前,轻轻按下开关。马大爷捐赠的抗战药箱在柔和的灯光下缓缓旋转,上面的“万字不到头“纹样和木珠密码系统清晰可见。
\n
“真不错...”她喃喃自语。这个不足十五平米的小角落,承载的却是几代人的记忆。
\n
爷爷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后:“还差样东西。“
\n
“什么?”
\n
“电子眼。“老人指了指屋顶四角,“好东西得看牢。”
\n
当晚,张磊从县城买回一套二手监控设备,四个摄像头无死角覆盖整个展区。看着屏幕上清晰的画面,柳青终于松了口气。
\n
---
\n
五天后,爷爷改装过包装的灯笼全部安全抵达,客户纷纷晒图好评。更妙的是,有位做物流的客户看出门道,主动提出合作开发柳编工艺品专用包装,并下了200个灯笼的大单。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