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尽量模仿爷爷教她时的语气,“注意看第三道纬线的穿法...“
\n
台下,张晓雯王宝贵等年轻人学得很快,但几位中年妇女却面露难色。王婶举起手:“青丫头,我这老花眼看不准这么细的纹路啊。”
\n
柳青正想解释,爷爷突然从后排站起来,走到工作台前。
\n
他拿起柳条,手法突然变得极其缓慢,每一个动作都像被分解了:“看,不是用眼看,是用手感。”
\n
当爷爷放慢速度,那些看似复杂的步骤突然变得清晰可见。王婶眼前一亮:“哎呦,这么一来就明白了!”
\n
爷爷的方法立竿见影。到中午时,连最慢的学员也能编出像模像样的六角底了。
\n
但柳青心里清楚,即使这样,要完成500套茶席也有点紧迫。
\n
柳青说:“我们这批货得继续用协作化生产的分工模式,订单完工之后再整体编织方法。”
\n
分工模式很快见效。李阿婆负责最核心的纹样定型,爷爷监督关键节点,六位手巧的妇女负责主体编织,张晓雯等年轻人做前期处理和后期修整。柳青则来回巡视,随时解决问题。
\n
但第三天,麻烦来了。张磊盯着电脑屏幕,额头渗出冷汗:“系统出问题了。”
\n
柳青凑过去看,只见erp系统里的库存数字乱跳——明明已经完成87个茶席,系统却显示只有53个。\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