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神秘的商队,在撒马尔罕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药材,行踪诡秘。
\n
难道……是冲着空间来的?
\n
雪下得更大了,风卷着雪粒子打在脸上,有点疼。萧清沅抬头望向合葬墓的墓碑,上面“萧劲衍”“黄玉卿”六个字,在风雪里依旧清晰。她忽然想起小时候,祖母给她讲黄玉卿的故事,说当年黄玉卿在朔北立足,靠的不是空间,是“真心”——给牧民送种子,给士兵熬汤药,给流民找活计,所以就算没有空间,朔北的百姓也愿意跟着她。
\n
“玉在则土安,玉失则土崩”,念北写下这句话时,或许不只是说玉佩,更是说,只有守住对百姓的真心,才能守住朔北的安稳。
\n
萧清沅摸了摸领口的玉佩,温热的触感传来,像是在回应她的想法。她忽然觉得,空间的异动或许不是警示,是提醒——提醒她不能只依赖空间,更要像先祖那样,把心思放在朔北的百姓身上。
\n
“秦伯,”她转身,声音坚定,“我先回城里了。你帮我多照看这两棵树,要是有任何异常,立刻给我打电话。”
\n
“哎,好。”老秦应下。
\n
萧清沅踩着积雪往陵园外走,靴底的咯吱声在寂静的园子里格外清晰。她没看到,在她转身的瞬间,合葬墓前的雪地上,有一滴水珠从松枝上落下,落在她埋血参的地方,瞬间渗进了土里——那不是雪水,是从玉佩里悄悄渗出的一点灵泉水,带着淡淡的暖意。
\n
回到城里的萧家老宅,萧清沅径直去了书房。书房的书架上,摆着一排排泛黄的手札,都是历代萧家掌舵人留下的记录,其中最上面的一叠,是黄玉卿亲手写的《治朔记》。
\n
她取下最厚的一本,翻开泛黄的纸页,里面记录着黄玉卿在朔北的点点滴滴:“朔北多风,需修水渠以储水;牧民善骑,可编为斥候以预警;酒坊之利,当分三成与百姓,以安民心……”
\n
字里行间,没有一句提到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