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史册上的墨迹尚未干透,朔北的土地上,另一种更为鲜活、更为滚烫的铭记,已然拔地而起。
\n
在朔北新都最繁华的主街尽头,一座宏伟的建筑落成。它并非官署,也非宅邸,而是一座祠堂——一座为在世人修建的生祠。祠堂的牌匾由新帝亲笔题写,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朔北英祠”。
\n
祠堂的修建,并非出自朝廷的旨意,而是朔北军民万民同心的结果。从白发苍苍的老兵,到刚刚入学的稚童;从中原来的富商,到西域来的牧民,无不慷慨解囊。工匠们夜以继日,用最好的青冈岩砌成墙壁,用最坚固的楠木雕梁画栋。他们要为这座城市的缔造者,为自己生命中的守护神,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n
祠堂落成那日,朔北万人空巷。萧劲衍与黄玉卿的雕像,被庄重地安放在大殿中央。雕像并非威严冷酷的神像,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萧劲衍身着戎装,手按剑柄,目光坚毅地望向远方,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黄玉卿则是一身布裙,发髻简单,面带温和的微笑,手中捧着一束草药,眼神中充满了悲悯与智慧。
\n
他们的身后,是巨大的浮雕,生动地再现了他们一生的功绩:初入朔北的荒芜,雪灾中送粮的背影,瘟疫里熬药的侧影,战场上并肩的身姿,以及新都奠基时的辉煌……每一幅画面,都对应着一段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
\n
从那天起,朔北英祠的香火,便再未断绝。
\n
这并非一处阴森肃穆的祭拜之地,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所在。清晨,有赶着去上工的工匠,会先进来上一炷香,祈求一天平安顺遂;午后,有带着孩子的妇人,会在这里讲述萧王与黄夫人的故事,让孩子们从小便懂得感恩与勇敢;傍晚,有结束了一生辛劳的老人,会坐在祠堂的台阶上,望着雕像,喃喃自语,仿佛在与老友叙旧。
\n
人们来这里,所求的并非虚无缥缈的来世,而是实实在在的慰藉与力量。
\n
生病了,人们会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