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的胜利归功于他的夫人。无论是雪灾中“凭空”出现的粮食与燃料,还是瘟疫里“神迹般”的防疫药丸,亦或是与罗刹国决战时,那精准到令人发指的后勤补给与情报支援。字里行间,满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信赖与骄傲。
\n
他看到了“朔北钱庄”最早的账册。那上面清晰的记录着,每一张“宝钞”背后,都有着足额的黄金、白银或实物作为储备。其金融体系的严谨与超前,让魏徵这位饱读诗书的老臣都感到匪夷所思。他终于明白,所谓的“富可敌国”,并非是囤积金银,而是一种生生不息、能够撬动整个帝国经济脉搏的强大力量。
\n
他还看到了无数平民的口述记录。一位白发苍苍的牧民回忆道,当年大旱,是黄夫人带着人挖了深不见底的水渠,带来了能耐旱的种子,才让他们活了下来。一位独臂的老兵泪流满面地说,他的命是夫人从死人堆里捡回来的,夫人的野战医院,比军营里的伙房还重要。
\n
魏徵和他的团队,如同在挖掘一座无尽的宝藏。他们越是深入,就越是感到自身的渺小。黄玉卿的智慧,仿佛跨越了时代的局限。她提出的“坚壁清野”、“立体防御”、“以工代赈”,甚至是对经济规律的预判,都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认知。
\n
“魏公,”一位年轻的史官捧着一叠残卷,面色困惑地走过来,“这些……该如何落笔?”
\n
魏徵接过残卷,那是关于黄玉卿早期在朔北发展产业的记录。其中提到,她能准确预测天气变化,提前布局应对雪灾旱灾;她培育的作物,产量远超寻常;她酿造的烈酒,仿佛有取之不尽的原料。
\n
“最离奇的是这份,”年轻史官指着另一份文件,“这是当年一位被派去监管朔北钱庄的监理留下的手记。他提到,朔北的许多‘奇迹’,都源于将军夫人一处不对外人开放的‘私人药房’和‘秘仓’。但无论他如何暗中观察,都找不到这些地方的入口,也搞不懂物资是如何补充的。手记的最后一句话是:‘夫人之能,非人力所能及,恐有天助。’”
\n
魏徵沉默了。这正是他和整个团队遇到的最大难题——那些无法用常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