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幅巨大的中国地图,眼神从龙城所在的位置缓缓移动,最终落在了东部沿海的山东省,聚焦在“淄博”这个地方。一个闪亮的历史名词瞬间跃入他的脑海。
\n
“你们……听说过‘稷下学宫’吗?”陈秋铭收回目光,看向两人,眼中闪烁着启发式的光芒。
\n
李一泽眼睛一亮,立刻接过话头:“我知道!那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设立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中心舞台。孟子、荀子、邹衍、慎到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都曾在那里讲学、辩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术论坛’和‘辩论中心’!”
\n
“没错!”陈秋铭赞赏地点头,“稷下学宫的精神就是自由辩论、兼容并包、思想碰撞。这和我们法律系强调的逻辑思辨、观点交锋、追求真理的精神,岂不是高度契合?”
\n
李一泽立刻领悟,兴奋地说:“陈老师,您的意思是……我们的社团,可以改名叫‘稷下学社’?”
\n
金叶子也拍手称赞:“稷下学社!这个名字太好了!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精准地体现了我们辩论和学术交流的核心,听起来就很有格调!比单纯的‘辩论社’强太多了!”
\n
陈秋铭微笑着肯定:“我觉得这个名字非常合适。既有传承,又有期望。好,这个问题解决了。你继续说其他的改革想法。”
\n
李一泽受到鼓舞,语速更快了些:“第二点,是关于大三的学长学姐。他们很多都是社团的资深成员,辩论经验丰富,只是因为学业或实习压力,无法参与具体的社团管理工作了。但我们觉得,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是社团宝贵的财富,不能白白浪费。所以,我们想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把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余热。”
\n
陈秋铭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接口道:“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叫‘学术顾问团’,邀请这些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担任顾问,不定期地回来给低年级社员做培训、当评委,或者分享比赛经验。这样既能提升社团的整体水平,也能形成良好的传承机制。不瞒你们说,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