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赵建国斟酌了一下用词,他始终对苏寒那无法用常理解释的能力抱有最大的好奇和保留。
\n
“它们很强大,很有效,但它们是零散的,是经验性的,甚至是有些……不可复制的。你依靠的是你个人强大的能力去实现它们。而你要组建的‘磨刀石’部队,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可传承的、能够批量培养‘假想敌’骨干的理论体系和训练大纲!”
\n
赵建国走到苏寒面前,停下脚步,语重心长:
\n
“国防科大,是我军最高的军事学府。那里不仅有最前沿的军事理论,有对古今中外战例的深度剖析,更有对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研究。你去那里,不是去学怎么开枪,怎么格斗,那些你已经登峰造极。”
\n
“你要去学的,是如何将你的实战经验,与你设想的‘磨刀石’部队理念相结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理论!你要去接触的,是战略学、战役学、外军研究、模拟仿真、军队政治工作等等这些你可能之前并不重视,但对于构建一支部队灵魂至关重要的知识!”
\n
“你要明白,一支部队,尤其是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部队,绝不能只靠一个强大的主官。它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需要清晰的条令条例,需要能够融入我军整体作战体系的接口。否则,它就只能是一支昙花一现的‘私人武装’,无法长久,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战略价值。”
\n
赵建国的话,如同洪钟大吕,在苏寒的心头敲响。
\n
他之前确实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选拔人员、如何模拟外军战术、如何获取装备和情报这些具体操作层面的事情。
\n
对于更深层次的理论建設、体系融合,确实思考不多。
\n
赵建国点出的,正是他构想中的短板。
\n
他拥有前世兵王的经验和今世超凡的悟性,但在系统的军事理论,尤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