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着一道细线,像箭头,和之前木片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n
她心头一震。
\n
顾长山不是送东西,是在教她!
\n
教她认山里值钱的货!
\n
那晚,她在油灯下铺开自己做的“韧皮纸”,用最亮的纸线绣了幅《山行图》。
\n
画中山峦起伏,古木参天,在一条小路转弯处,她把那箭头纹巧妙绣成一段藤蔓。
\n
她把绣品卷好放进竹筒,附上一张纸条,写:
\n
“纸可载道,山亦有路。下次,我想换整张地图。”
\n
三天后,沈桂兰带着新做的“识字绣笺”和《山行图》进城。
\n
还是在学馆外摆摊。
\n
正巧县学刘教谕巡查路过。
\n
见一群孩子人手一个绣书签,边玩边背书,觉得稀奇。
\n
他拿起来一看,手感是纸的,试了试韧性,又看绣工精细,连连点头。
\n
目光落到《山行图》上时,更是挪不开眼。
\n
构图大气,意境深远,那纸质朴自然,比官纸还有味道。
\n
“好!好一个‘能读的绣’!好一幅《山行图》!”刘教谕当场决定,“你这‘蒙学绣册’,我订五十套,奖给县学的好学生!”
\n
五十套!
\n
这是大生意!
\n
沈桂兰压住激动,低头行礼,笑着答应。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