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传承古老,也很是兴盛。颍阴的禹王庙传承多年,庄严肃穆,立于濮水河畔的高冈上。整座庙宇面南背北,屋脊高耸。丹瓦虽旧,然不失威仪。风吹铜铃,声声如警世之音,真是好一座古朴的大祠庙!
「太平黄天!」
等众人一入庙宇,就有太平道的门徒,喜悦地出来迎接,口中连声唤道。
「大贤良师!是大贤良师来了!」
「快!去通知后院的大医!」
「贤师快请入内!」
张承负跟着大贤良师张角,往这禹王庙里走。他抬眼就看到庙檐悬着的两面幡旗,一面破旧古老,写着「地平天成」,出自《尚书·大禹谟》。另一面明亮崭新,写着「太平黄天」,出处自然是《太平经》。很显然,这座禹王庙,已经是太平道的道场了,并且是在颍川最重要的几座道场之一。
等进了庙内后,迎面就是正殿的神像。泥塑的大禹神像高丈许,披发跣足,持圭立于正中,面容峻严,目光似注视人间苦厄。两旁侍像为益丶后稷等古臣,神情肃穆,手执简册与耒耜。上首供案上小心放着几只陶碗,供奉着黍稷丶豆子与野蓍草,再后面则是一面「黄天」神牌。
而在正殿的门口处,有一座刻着《尚书·禹贡》的石碑。另一侧的墙壁上,则绘刻着粗略的《禹贡九州图》,上面似乎还有简略的标记。
「豫州颍川.荆州南阳」
张承负看了会九州图上豫州的红点,若有所思。很快,一位年长的太平道人,就背着桃木剑快步而来。他身形高大,面色微黑,目光锐利如电,步伐强劲有力。只是片刻功夫,他就奔到大贤良师张角面前,伸手攥住张角的手臂,欣喜笑道。
「兄长!你可总算是到了!」
「叔弟,我来迟了!」
「不迟,不迟!正好,正好!」
大医张梁很是高兴,拉着兄长张角,仔细的看了又看。他看似高大粗壮,但心思极为细致,只是看了片刻,就摇头道。
「兄长!你清瘦了许多,得好好养身才行!」
「嗯。」
张角笑了笑,点头不语。大医张梁又看向张角身后,一众门徒弟子,纷纷向他行礼。
「拜见师叔!」
「好!道奴这身板好,承负也大了。嗯还有两位面生的豪勇壮士?」
「叔弟,右边这位面色刚毅的,是泰山于文则,左边这位沉朴孔武的,是己吾典韦。他们两都是新入我太平道的门中护法,是承负发掘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