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惊异地看了这小弟子一眼,笑着道。
「不错!你看的倒是明白。这文会的点评扬名,到后来看得都是关系。不过,世家大族的子弟,有家学传承。大汉选官,《礼》丶《易》丶《春秋》丶《尚书》丶《诗》.每一门的精要,都在大族中独传。普通寒素的士人,哪怕再是勤勉,再是庶务精熟,也难有接触这些世家大族家传学问的机会。而以这些世家传承的『学问』为评判标准,尽数评出世家子弟来,也是理所应当!」
「实际上,从小经受的教育不同丶家族底蕴不同丶传承的眼界不同,世家大族的子弟,确实往往比普通的寒门士人,要强上许多!而普通的寒门子弟,哪怕侥幸能够为吏,也一辈子都是小吏的命。选官一途,是奔着千石丶两千石去的,本就与绝多大数寒门士人无关。只有极为少数的寒士,才能越过这道吏与官的上下壁障.」
「像是前面的陈公陈太丘,他可是从亭长做起,求学苦读丶勤于吏务,数年才得赏识,成为功曹小吏。而后,中常侍侯览要让郡太守高伦,安排一个亲信的职务。郡太守高伦顾忌清名,又忌惮中常侍的权势,处于两难之中。而陈太丘就抱着举荐宦官亲信的荐书,去找太守高伦,替太守背下了举荐宦族的恶名直到做了此事,他才算是得了太守信重,能从吏往上,当了太丘令,也有了陈太丘的名号.」
「至于再往后,『梁上君子』丶『与友期行』丶『先见之明』丶『太守髡陈寔』丶『天上德星聚』.这位陈公陈太丘,可是极其通晓扬名的术势,是此道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介寒素,能走到名满天下的地步,亲手把许县陈氏变成顶级的世家大族.这位陈公所言所行,几乎是踩准了每一步,才能把这条寒素之路,走到最顶级的终点啊!.」
「承负,以你的天资,若是挂上个寒门子弟的名头,投入这位陈太丘门下,和他走一样的寒素之路那麽走上六十年,踩准每一步,大概也有可能有和陈太丘一样,能走到名满天下,建立一个张姓的世家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