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老师!可要我出手,去刺了陈王?(感谢盟主shizuku!)
太阳西斜,太平道众人在典家村中,驻留下最后一晚,只是不再进行任何的祈福法事。在门徒们的劝诫下,四野八乡的乡民开始散去。毕竟,农民们没法脱离农业生产太久,达成了祭奠亲人的心愿后,就得赶紧回乡了。而己吾县中的太平道首领赵进,也趁着法事,分发了些黄巾,好生增加了下信众的规模。
「太平黄天!信我太平道,抱团过春荒,少交税吏钱!」
本地太平道首领赵进年约四十,黑脸黑颈,一副庄稼老汉的打扮。他的口号很是朴实,也很能打动百姓人心。张承负和高道奴在村中一起耐心传道,也和赵进一同,帮乡民们戴上黄巾。乡野间信奉太平道的百姓,其实没有几个是为了造反的。他们信太平道,是为了求活,是为了救疫的符水,为了救灾的赈济。而太平道最初兴起的本质,就是乡间农民以宗教为纽带,进行的结社互助!
对乡民们来说,若是不加入太平道,松散的小民百姓,对于天灾人祸,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力!春荒时借上豪强几斗粮食,秋后就得卖田卖地,第二年就得卖儿卖女。可若是信道的百姓互相救济,就能多熬过些艰难的灾害,让小农不至于轻易破产。
天灾如此,人祸也是一样。税吏一来,面对单个的农户家庭,是可以极尽盘剥之能事,把对方往死里逼的。比如四五年前,去张承负家收税的税吏,徵收的算钱直接翻了几倍,又加上各种杂税,出手就是奔着家破人亡去的。而税吏实际上又与世家豪强配合,只有一同前来的沮氏管事,能借一笔八出十四归的高利贷,来填上朝廷官府的税钱。可等这借贷的手印一按,转头就是沮氏拿着契约兼并田地,把张承负一家尽数逼死,只留下个「痴傻」的童子
世道不公,单户的百姓毫无还手之力。可前来徵税的税吏,要是面对整村连庄的太平道信徒,面对数以百记千记丶连成一体的农户百姓,就得仔细掂量了。他们得把算钱与杂税,控制在乡民们能接受的范围上,不至于引起太大的骚动。就像太平道在冀州巨鹿县屯田的庄子,税吏的算钱就收得规规矩矩,杂税也只加了一半。
因为,以太平道信仰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底层百姓,便有了抗税与议价的能力。把对方逼急了,是真能动员黔首农民,对税吏下死手,是真有暴力反抗能力的!
在这汉末天下的政治博弈中,交易的公平丶徵税的公平,从来看得是双方力量对比,而不是什麽汉律的法度!小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