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所谓赈济医治百姓,不过是乱民乱政之徒!我汉家朝廷自有法度,治国以礼,养民以政,教化流行,然后上下有序,万邦可安…」
「朝廷既有皇帝与诸公在上,地方有世家忠良牧民一方,又岂容一方士妖言惑众丶徒乱人心?你等要是投奔太平道,那头悬城门的时候,将不会远了!审某言尽于此!…」
听到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训斥,听懂了士族们的治国逻辑,张承负低着头,默然不语。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对方再是忠信,再有士族的忠贞美德,那也只是与士族有关,而与黔首小民无关!
在这些生而不同的士族们看来,小民们的饥寒病死,不过是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是草木蛾蚁之属,从来都是不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朝廷与世家的稳固,是「国家礼法」,是「上下有序,万邦可安」。
在这样一套治国逻辑下,小民们必须安分于他们所处的位置,哪怕是受灾受疫而死,也不可聚众生乱丶动摇国本。至于这大汉的国本,也从来不在小民的存亡上,而在朝廷高高在上的皇帝诸公,在各州郡县的世家大族身上!
这大汉究竟是谁的天下?在士族们的心中,不问自知…
「多谢审君赐教!」
张承负低头良久,再抬头时,还是一张笑脸,只是平淡了许多。他又作了一揖,感谢这位直言不讳的士人,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士族内心。然后,他笑着问道。
「那除太平道外,审君可有其他投奔的去处推荐?比如各世家大族…」
「嗯…」
审配沉着脸,看了会这始终有礼有节的少年。好一会后,他才点评道。
「冀州之内,清河崔氏丶博陵崔氏,都是礼义世家。两者以敦儒重教,称着海内。其门下宾客如云,言行皆有法度。」
「渤海田氏,富甲一方。田氏有甲第仓粟,然不惟厚财,亦能礼贤下士。」
「而过了冀州,去黄河以南,自然首推汝南袁氏!袁氏累世高门,名德相袭,士望所归。其家风高雅而不骄,清慎而能断,为天下冠冕,世之望族无出其右!」
「这四家高门,你等若能投奔其中任何一家…便是得了教化,入了正途了!」
闻言,张承负认认真真,把这番评述记在心中。很明显,这是此时士族人心的倾向,也是他很难获得的士族情报。他真心实意,对审配行了最后一礼,致歉道。
「审君,我等还有一事…」
「何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