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久...去吧!好好种地去吧!…」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这「过客」在张承负的心里,翻来覆去,流转了一千八百载。而天地的「旅舍」中,太阳慢慢悠悠,才升落了两次。
两天后,各童子队的队长们,终于带着答案来找他。他们有的忐忑不安丶有的对着答案丶有的抓耳挠腮丶有的抿嘴还在想。
「张师!这豆子从种下到长成,需要的降水,好像是2尺?(461mm)」
「啊?为啥我们得到的结果,是1尺?(231mm)」
「老农说了,七八次这样的降雨就行,应该是1尺半!(346mm)」
各种答案争论不下,最后一双双眼睛,都看向了张承负。他垂下眼睛,和心里估计的350mm降雨量对应了一下,看了眼答案最接近的张生童与张守存。
这两个孩子,眼下看起来,确实术算学的最好,是潜在的文吏苗子。
「为师也不知道答案。因为我没有亲自测算过。」
然而,当张承负开口,他却笑着回答,表示自己也不知道。随后,他神情一肃,看着众童子的脸庞,认真道。
「黄天在上!要有真正可靠的答案,非得把豆子种上一季,测出每一次降雨的总和才行!这是你们未来要做的一项任务,也是你们以后带队种地时,必须知晓丶牢记的一个符数,豆子的需水量!」
「而除了豆子,还要测算的,有小麦丶粟米丶黍米,以及南方的稻米,这些各种农作物的需水量。对于降雨,也要保持记录…」
「至于眼下,我们就按照最大的一个数字,2尺降水,来进行最为稳妥的准备!一千亩豆田,生长的四丶五个月,需要2尺降水。按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这四丶五个月,一滴降雨都没有,全需要蓄水的坡塘供应!」
「如此计算下来,一千亩的面积,2尺的降水,所需要的水…我们要建一个2丈(4.62米)深的蓄水坡塘,而这塘的面积,就是一百亩!」
说到这,张承负深吸口气,纵身两步,攀到一颗最高的大石上。然后,他站在高处,环顾着丶看着每一个童子的脸庞。这一刻,他一字一句的沉声开口,讲述着他千思万想后,太平道未来真正的「发展道路」!
无论此时此刻,这些童子能否听懂,这就是真正的「黄天大道」,跨越数不尽的时光。
「记住我说的话,『千顷之田,必有百顷之坡,而两丈深最好』!记住这个10田1坡的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