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粮食,恐怕支撑不了太久的!…」
「唐周,先按道童的标准给吧!等五月刈麦后,冀州的粮食应该会充裕些。而这次幽州没受到灾荒,等茂安募粮回来,可以让他跑一次,去幽州买粮。」
「去幽州买粮?是!…」
吃的问题暂时解决,接下来的压力,就再次给到了张承负头上。他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负责这麽多人,这麽多的孩童,这麽多的「弟子」。
首先,是住的问题。天齐庙里显然住不下这麽多人,张承负先是去找大师兄帮忙。请那些负责牛车的门徒,在庙后的山凹处,紧挨着坟地,围了个粗陋的栅栏。然后,众人忙着搭了许多草床,勉强作为童子们的营地。
其次,是保暖的问题。四月底的冀州白天不冷,夜间则不暖和。孩童们大多穿着布头,夜里太容易冻着,得弄些保暖的衣物。张承负又去求二师兄唐周丶四师兄潘靖之丶五师兄谢初。他前后讨了几十件破旧衣裳,一两百件草衣,还有几十捆柴草,凑合着给孩童们保暖用。
然后,就是卫生的问题。高道奴去大师兄那里,借了二十几把刷牛的毛刷,给二十几个青壮门徒一人发了一把。他就这样领着孩童们,走了几里去了漳河边,一排排的刷乾净了泥巴。到了此时,才确定有三百多个男孩,一百多个女孩。等孩童们再回来时,张承负已经带人挖好了两排茅坑,搭好了棚子。
「男女分开!男童用左边,女童用右边!不许随便乱蹲…都听懂了吗?」
「仙师!」
「叫我张师。」
「张师!为什麽要分开?」
「张师!什麽是左,什麽是右?」
「张师!为什麽不能随便乱蹲?」
「...」
听到这些纷乱的提问,张承负深吸了口气,额头隐隐作痛。高道奴躲得远远的,带人在后面看着营地的秩序。于是,压力就都给了过来。
然而,当张承负环顾四周,看到焕然一新丶脸上多了生气丶敢主动问话的孩童们,他心中又渐渐安定下来,多了份平静的喜悦。
「黄天在上!安静…都安静!先听我说的去做,至于其中的道理,我是老师,我会慢慢告诉你们的…」
「现在,一个一个,过来领太平木牌!告诉我你们的名字,我来写在木牌上!…」
所谓太平木牌,就是一块削好的松木片,正面写着「太平」二字,后面写了个符咒一样的「数字编号」,再往下则是名字的位置。而当张承负拿着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