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放下筷子,拿起牙籤挑了下卡在牙缝里的土豆丝,又拿起一根新的叼在嘴里。
“我这就是打个比方,表表拍长片的决心嘛,看你们急的。”
俞妃鸿递过去一片纸巾道:“大家那是关心你。”
几人如此为顾晨著想,让他等学院资金,顾晨並不奇怪。
因为他们都算半个“业內人”,听的看的,知道当下的院线市场是个什么情况。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全年的观影人次是200亿+,平均每个国人一年都能看20次电影。
当时一张票几分钱,最多一两毛,《庐山恋》《城南旧事》《少林寺》等影片,妥妥的影响一代人。
但隨著电视、录像、游戏、小说等新兴娱乐方式的普及,分流了大批电影观眾。
电影院多少年不更新的设施老旧,观影体验不佳。
关键电影內容还单一,十部有九部都相当乏味,不具备可看性。
大多数国產片拍出来都压根没人看,只是有拍摄指標,大家论资排辈拍,中影也按价格买断而已,像《红樱桃》这样的“国產大片”已经算是计划之外的產物。
这会儿虽然才九月,但顾晨对今年的电影市场状况还是很了解的。
年观影人次2亿左右,总票房十来个亿。
观影人次只有十几年前的1%不说,走进电影院的人,也大多不怎么喜欢看国產片。
一部《真实的谎言》就占了全年票房的10%,而比它弱一点的,还有《狮子王》《生死时速》《燃情岁月》等等。
可想而知,中国电影市场完全就是个烂茄子——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