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长公主猜得一点也不错。
她裁军,一定会有人不满,某些州县能勉强压下去,是因为这些州县的百姓还有活路,还能再榨出些银钱。用这些百姓的财产去安抚被裁的厢军,不一定长久,可能也只有这一年半载。
话说回来,只要朝廷北伐,将防御战转为进攻战,整个国家都会精神抖擞——文人可以将这个未来描绘得很好,写些波澜壮阔的诗,比如说汉唐传下来的土地终于又回到了大宋这里,比如说现在的大宋才是真正的天朝,真正的大宋,巨宋,超级宋!
而在士兵们的眼里,攻下敌人的土地就意味着田产和战利品,那战利品里自然有钱帛和牲口,可一定还会有青壮男女,男人可以用来替自己耕地,女人可以为他生育更多的奴仆。
这也是某些地方官安抚时提到的,请他们且忍耐一下,殿下有精兵,但也未必不需要召集天下义勇,想一想吧!忍饥挨饿只有一时,可忍过着半年,天一凉说不定就要兴兵事了!是要为了一时当个反贼,还是等待那个未来!
加上那点抚恤金和补贴,某些州县的厢军就忍下了这口气,他们躺在破草棚子里时,心里就对梦想中的北国土地和北国百姓发狠,要将这口气全部出在他们身上。
但寿春府的厢军就做不了这个梦,理由很简单。
寿春府没有额外的那点补贴,就算是是遣散费,官府还抽了一成呢!
知府也很苦,通判过来问:“要起民变呀!总要想一个办法,东边压下去了,难道就咱们这出事?有什么脸面回去见长公主呢?”
知府说:“咱们已经‘折变’三年了。”
通判就闭嘴了。
过一会儿想想又问:“能不能……”
知府说:“多收几年?收到一百五十年后?”
要是长公主听到这段对话,掰手指算一算,就得说:“真吉利啊!”
寿春府没钱,理由能扯出一大堆,零零碎碎的,比如什么前两年涝了,又在太上皇诏令天下义军勤王时傻乎乎凑出一支义军去了,后来长公主北上去打东路军,江淮是粮食基地,上官查着呢,一丝一毫的错漏都不能有,又向大户们借了粮。
反正就是攒下了亏空,现在要找人借就不能找本府的借,看看淮南西路上有哪几个州县能借来钱。
他们也去问了,只是附近州县也说:“朝廷铁了心要咱们江淮收容老卒,难道我们就不要筹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